曲与直的变奏曲

2014-07-12 10:34:57      点击:
曲与直的变奏曲
     1985年,学校毕业时,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同学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中留言:有时做狮子,有时做狐狸。
    我明白她是一片好心,衷告我更加“成熟”一些,审时度势,做到“内方外圆”。
    前些日子,收拾房子,翻出那册尘封了多年的毕业纪念册,看到这句话,心头涌起许多回忆,我不由笑了。已经到了这把年纪,都“知天命“了,却依旧没有真正做到内方外圆,看来此生秉性不可救药了。
    倒不是说我属于那种直不愣登一根筋的角色,作为一个社会人,我并不固执己见,知道什么话可以说,什么话要说到什么分寸,俗话说:“到哪座山唱哪首歌”,个中的利害我还是知晓,也能够拿捏得八九不离十。面对许许多多是非经历,我的原则是:宁可委曲,也要求全,所以这些年,几乎没有与人发生过争执和纠纷。
    但是,我同样知道,骨子里的许多东西是难以改变的,曾经有一位与我谙熟的同事评价我: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。这便注定了我生活中致命的弱点:宛若进了一个园林,没有影壁墙,没有曲径通幽,没有林木婉转,而是一个近乎通透的小广场,那点亭阁湖泊树木草坪石块飞鸟一目了然,可以直面阳光,但是缺少了神秘。
    因此,这注定了我的许多经历,也注定了我的人生走向。
    曲与直,历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对,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,自然不可能仅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,自然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感情,这是一种风范,也是处事的一种原则。同时,每一个人都会有做人的底线,只是这条线究竟是“三八线”,还是“麦克马洪线”,便因人而异了。在我的印象中,大凡成功的人士,多在曲直之间拿捏得当,且在一开始,以曲见长,曲中含直。如我的同学所说:外圆内方。《老子》中写道的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”,应当是直与曲的经典状态了。
    曾经数次在“直”的苦果面前懊恼,下决心让自己学得更“曲”一些,既不伤人,也不害己。比方,在不愉快和愤怒的时候把到了嘴边的话语咽下去,咀嚼了几个小时、甚至数日后再吐出来,我知道,那时候,话语中的锋芒早已被自己的胃酸腐蚀得卷了刃。但是在一些时候,依旧压不住那“直”的魂灵,我知道,那是渗透在骨髓里的秉性。倘若过份矫正,搞不好会像那个跑到邯郸学走路的寿陵少年,美的姿势没学到,却连路都不会走了。
    不久前,读有关一位高层“文胆”的传记,其中有一句话让我难忘,书中说那位“文胆”“作为一位政治人物,他懂得,难言之隐只能一个人放在肚子里品尝”。就在那天晚上,我久久地坐在书桌前,思想直与曲的奥妙。
   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是直,甘受“胯下之辱”是曲,在很多时候,直与曲都是必要的。直,可以以身为薪,点亮生命,照着世界,为人们留下一丝希望:人原本是不必要那么多心机的;曲,则如海洋,容得下天地,把自己的心缠成一个线团,让他人享受到一份安逸和宁静。这便是曲与直的辩证:曲是一种境界,直是一种风范。
    譬如,一根线,绷得过紧会断,弯得过松会缠,断和缠都于事无补。当直当曲,就在这样的“度”前,我与许多人一样,颇费斟酌。
    直到有一日,在博鳌的海边巧遇台风,看到平日挺立的一棵椰子树在暴风雨中顺着风势倾斜着身子,既有适度的忍让与俯就,又葆有了自己独有的秉直与顽强,我感受到了它的难,更感受到了它的执着,那才真真是“直曲自如”,
    就在那一天,一棵椰树作了我的老师。